诸葛亮的能力绝对是超一流的,但是也到不了吊打汉初三杰的份上。
萧何,汉帝国缔造深度参与者
和平时期可以在沛县做吏掾,业务能力之强,无人能比,在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秦官方的认可,秦国御史一度打算入朝进言征调萧何,只在萧何一再的辞谢下,才没有被调走。
萧何不仅能力强,而且一叶知秋,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够上调中央,那可真是祖上烧高香,意味着将会有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以便大展宏图,结果萧何拒绝了!
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诸葛亮的岳父是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
通过这一层关系,诸葛亮其实与刘表和蔡瑁都能产生很多交集,诸葛亮是他俩的外甥女婿,从这一点出发,诸葛亮的资源要比刀笔吏的萧何强太多了。
但实际上,最开始,诸葛亮的表现机会并不多。
展开剩余83%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他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只有他的几个好朋友认可这一说法。
如果说萧何是你给他多大的锅,他就能煮多少人的饭,从基层一点一滴做起来的话,他更符合普通人的晋升路径。
而诸葛亮则是通过战争的洗礼,迅速崛起,他的成长之路带有一种传奇色彩,加之《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更强化了其 “传奇性”,令人可望而不可及。
不过,千万不要据此就以为萧何平庸。
后勤保障方面,刘邦入咸阳后,萧何不贪财好物,抢先把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收藏起来。为刘邦集团全面掌握天下地理、户口、强弱分布等关键信息,为后续平定天下和治理国家提供了信息垄断优势,是汉初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
楚汉之争中,萧何
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同样的,诸葛亮在成都,也为刘备保障着大后方的安全,并且“足食足兵”,令其没有后顾之忧。
人才方面,战时萧何竭尽全力,甚至不惜搭上自己命运作为赌注,举荐韩信!
治理国家时又推荐张苍等人。
韩信、张苍本是待宰之人,刘邦给予机会。
萧何弥留之际,不计前嫌,以曹参为继任者。
萧何举天下英才,推荐给刘邦。
诸葛亮则只能深挖一州之地的人才,再加上跟刘备争夺天下的是曹操与孙权,都是重视人才的雄主,诸葛亮可操作空间极为有限,即便如此他依旧能够挖掘出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王平等人才。
可是,马谡。
马谡你为什么!
为什么要“违背指挥”!
为什么要“渎职失责”!
为什么非要冒那个险!
所有人都在看着呐,怎么救?
不杀你,如何令蜀境安定!不杀你,如何让百姓归心!
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下,只能按照当时的情景做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杀马谡就是诸葛亮的最优解,不杀不行!
马谡的任命令诸葛亮蒙尘。
韩信,国士无双
早期他可以完全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刘邦,他参与定三秦、破魏、灭赵、降燕、平齐。
他重视对军情的刺探,他反常识用兵,背水一战,把劣势转化成优势。
他从胯下之辱中站起,在当世英雄营外执戟。
可是他的抱负不止于此,他改换门厅,却差一点头颅搬家。
夏侯婴苟活其性命却无法再让他前进半步,他要逃,可是当时英雄又有几人?又有谁值得他托付?
不过,他是幸运的,他的能力得到了萧何的认可。
他被拜为大将,“汉中对”令他再度获得刘邦的“芳心”。
他可以获得刘邦的支持,曹参,灌婴等牛人,都可以成为他的棋子,成就他的不世之功!
可是诸葛亮,他难啊,他虽然有魏延、赵云等一批老将,但是总体却是青黄不接。
有人说他,缺乏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和统帅才能。
可是,他还有几条出汉中的路?
可是他万一失败,是否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支撑他自守或重新崛起?
生存空间的压缩,意味着他的容错率必须控制到极地的水平!
蜀汉的困难,令他没有赌的余地!
时代馈赠不同,英雄命运殊途!
张良,帝王之师
刘邦是幸运的,他能够得到张良的辅佐。
张良也是幸运的,刘邦会在关键时刻咨询并相信他。
进入咸阳后,刘邦准备留宿秦宫,樊哙力劝他不听,张良的一句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如冷水浇头。令刘邦压制住欲望,能够压制住欲望的人,是可怕的。
这也是范增为何杀刘邦而后快的原因之一。
彭城之败,刘邦陷入自我否定中,是张良,以天下之利,啖彭越、韩信、英布三人,再次令刘邦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在荥阳被围时,郦食其准备以“分封六国”之计弱化项羽,又是张良连发“八难”,直指要害,引导刘邦回归正途。
在韩信请封假齐王,以及垓下之战时,还是张良建议给韩信、彭越画大饼,再次使刘邦转危为安。
刘邦定都关中,封雍齿稳诸将,以及立刘盈为太子,张良都参与其中,为汉初的稳定做出莫大贡献。
张良谋而不代、佐而不主与刘邦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反观刘备,诸葛亮劝他攻刘琮时,他不忍。
庞统劝他扣押刘璋时,他认为不可。
他准备东征为关羽报仇时,众大臣劝阻他,他不听。
夷陵大败后,诸葛亮发出了“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的叹息,藏着多少无力,以及宿命般的悲凉?
此次大败使蜀汉直面生死存亡。
诸葛亮没有被仇恨冲昏,他力主修复与东吴脆弱的联盟关系。
这种极度的冷静不仅是对当时局势的清醒认识,更是明白与东吴的联盟是蜀汉生存的唯一途径。
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他活着的时候,用一己之力撑起将倾的大厦。
“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他以自己为药引,为蜀汉吊住最后一口气。
可是,蜀汉的命运,早已注定!
他尽力了!
发布于:山东省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