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人算不如天算。有时候操盘者费尽心思的盘算,到头来往往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变量,最终全盘皆输。
比如西汉的馆陶公主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保全自家的富贵,公主在世的时候可谓机关算尽,但结局却很尴尬。
1、馆陶公主的盘算
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和皇后窦氏(很多文章喜欢称之为窦漪房,但其实这个名字是唐朝人给取得,在唐朝之前,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窦氏的名字。所以为了不做无脑作者,我不采用窦漪房这个名字。)
馆陶公主成年后被嫁给了一个叫陈午的贵族子弟。
虽然馆陶公主贵为公主,但是陈午的家世很一般(当然我说的一般指的是和贵族相比)。陈午的祖上是陈婴。陈婴原本是楚义帝熊心的臣子。后来归顺刘邦。从功劳角度来说,陈婴家族很普通。
展开剩余78%而且司马迁也没给陈婴写过专门的传记。所以这些综合起来不难看出陈婴的家族在贵族里面甚至有些边缘化的存在。
而皇家当然也是不讲亲情的。所以馆陶公主嫁给陈午以后深感如果自己单靠公主这个身份,那么自己很可能跌入二三流贵族的圈子里。所以馆陶公主渴望能够翻盘。
2、馆陶公主和王氏的图谋
汉景帝做皇帝以后,馆陶公主开始了运作。馆陶公主不断给汉景帝送美女,借此拉进自己和汉景帝的关系——说到这我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古代皇帝对自家人尚且如此冷漠,但现在偏偏很多受过义务教育的网民认为古代皇帝真的能做到爱民如子。从这不难看出,九年义务教育距离真正普及可谓任重道远。
馆陶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馆陶公主把翻盘希望放在陈阿娇身上:馆陶公主希望陈阿娇能嫁给太子,这样汉景帝死后,自己就是新皇帝的姑姑+岳母,这样的身份,必然是大汉朝的顶流贵族。
当时汉景帝喜欢栗姬母子。于是馆陶公主联系栗姬,希望栗姬的儿子刘荣,能娶陈阿娇。
终究栗姬因为汉景帝的宠溺而得意忘形,栗姬公然表示,自己家刘荣绝对看不上陈阿娇这样的货色。这让馆陶公主愤恨。
春秋时代的孔子说过: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馆陶公主是一个擅长下绊子的人。对于栗姬的羞辱,栗姬打算打击报复。但是馆陶公主一时半会找不到切入点。就在这时候,汉景帝的另一位妃子王氏(就是后来汉武帝的生母)趁机表示:自己的儿子刘彻很喜欢陈阿娇。并且暗示了愿意结盟的想法。
于是馆陶公主和王氏勾搭起来,设计陷害栗姬。
馆陶公主其实是一个卑劣但是没啥手段的女人。而王氏是一个心机女。在馆陶公主和王氏的策划下,栗姬逐渐引起了汉景帝的仇视。最终栗姬被囚禁,刘荣也被废掉太子身份并被逼死。刘彻也随后成为新的太子。
母以子贵,王氏也随即成为新的皇后。
此时馆陶公主也深感自己是胜利者:因为太子和陈阿娇有婚约。
3、大崩溃
馆陶公主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事情都是谁有不如自己有。
当然,馆陶公主即便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无济于事:因为本文一开始就说过,很多事情,计划的再完美,如果遇到不受控制的变量,也会出现问题。
汉景帝死后,刘彻成为新的皇帝,这便是汉武帝。陈阿娇也成为了大汉朝的新皇后。这一刻,馆陶公主认为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但是,馆陶公主高兴的太早了。
先是馆陶公主得意忘形,并且不断明里暗里表示,汉武帝能当皇帝,是自己的功劳。这样的话语,让汉武帝很不爽。此外,陈阿娇也不是一个贤惠的女人。所以汉武帝对馆陶公主和陈阿娇开始厌恶起来。
当然汉武帝考虑到名声问题,一开始也只是冷落陈阿娇。但是没料到陈阿娇之后还迫害汉武帝其他怀有身孕的嫔妃。这可犯了汉武帝的大忌。于是汉武帝在抓住陈阿娇的把柄以后,宣布废掉陈阿娇的皇后身份,将其打入冷宫。
所谓树倒猢狲散。本来依附馆陶公主的势力一看馆陶公主的女儿垮台了,也知道公主和皇帝的关系无法修复,于是也都各奔前程了。
当然除了陈阿娇以外,馆陶公主还有两个儿子。这俩儿子在馆陶公主失势以后依旧不知收敛,最终被汉廷处理。馆陶公主一家彻底没落。之后史书就没有任何记录了。
终究,馆陶公主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的女儿会触怒汉武帝。
当然,从馆陶公主本身也有触怒汉武帝的行为来看,似乎陈阿娇这样的性格,也是一种必然现象了。
馆陶公主,终究因为没能自我克制+没有分寸感,而失去了一切。
发布于:辽宁省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