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国F-35战机的生产线陷入前所未有的寂静。洛克希德·马丁工厂内,“第3000架交付倒计时”的横幅早已褪色,机械臂悬停在半空——因为每架F-35所需的417公斤稀土材料,正被中国牢牢锁在海关的电子围栏之后。
而这一切,始于两个月前中国商务部的一纸禁令:4月4日,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及相关物项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美国军工的“科技基因”骤然断裂。
当特朗普在4月初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时,他或许没料到中方的反击如此迅猛。
短短48小时内,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导弹制导系统、战机雷达、隐形涂层必需的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这一刀直接刺向美国军事霸权的核心——
F-35首当其冲:其AN/APG-81雷达的钕铁硼永磁体、发动机涡轮叶片中的耐热镝元素、头盔显示器的铽化合物,全部依赖中国供应链。
五角大楼数据显示,每架战机含417公斤稀土材料,而美国92%的中重稀土由中国掌控。
六代机梦碎:波音公司中标的美军第六代战机F-47项目,因钆元素短缺导致高温涂层研发停滞,雷神公司的激光武器项目同样搁浅。
战备库存告急:美国防部原以为储备可维持数月,但5月中国对美稀土出口暴跌80%,仅46吨获准出关。
海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升级计划被迫推迟。
美国自救:一场注定失败的豪赌
为摆脱中国掣肘,美国紧急启动三套方案,却步步踩中陷阱——
本土开采? 技术代差难逾越:加州芒廷帕斯矿虽是美国唯一稀土来源,但重稀土分离技术落后中国两代。
其提纯纯度卡在99%,而中国企业达99.9999%,成本更是高出30%-40%。 更致命的是,该矿的放射性废水处理遭环保组织诉讼,项目无限期搁置。
盟友替补? 远水难救近火: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关丹的冶炼厂5月才产出第一批镝,产能仅够满足美军需求的15%;巴西、沙特的新供应链建设需3年以上。
而日本磁体厂商的原料仍依赖中国,德国车企虽获“绿色通道”许可,但配额杯水车薪。
深海采矿? 法律技术双杀:特朗普政府秘密起草深海采矿行政令,瞄准太平洋多金属结核。 但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警告此举违法,且技术尚处试验阶段。 业内估算,从勘探到量产至少需10年。
当美国核设备商还在为对华销售禁令哀叹时,中国已亮出核电领域的绝对底气——
技术自主:“华龙一号”机组可抗17级台风、9级地震,11台已并网发电;“国和一号”完全国产化,关键设备备件储备充足,足够支撑3年建设需求。
市场碾压:美国停售核电站零部件,直接导致西屋电气、艾默生等企业损失数亿美元订单。 而全球102台在建核电机组中,中国独占57台,成为最大买家。
俄法企业趁机抢占市场,美国核电技术因本土30年未建新项目,竞争力几近归零。
稀土博弈:中国手握规则与道义双王牌
面对西方“经济武器化”的指责,中国反将一军——
法理碾压:商务部援引《瓦森纳协定》和欧盟《两用物项条例》,强调管制符合军民两用物资国际惯例。 “若美国不将中国稀土用于针对中国的武器,出口本可畅通无阻。 ”军事专家张军社点破关键。
精准放行:6月12日,中国依法批准宝马、大众及美国三大车企的稀土磁体临时许可,但明确军用稀土禁运。 这种“民用松绑+军用封锁”的分化策略,让美国内矛盾激化:汽车业暂喘口气,军工界却濒临窒息。
五角大楼曾尝试替换F-35中的中国合金零件,最终承认“绕不开中国供应链”。 美国上将更直言:“离开中国稀土,美军高端装备无法运作。 ”
而当特朗普还在鼓吹“友岸外包”时,中国已用85%的核电国产化率和92%的稀土精炼产能证明:真正的产业权力,源于四十年技术沉淀与全产业链统治力。
#图文打卡计划#这场贸易战的本质,从来不是关税高低,而是科技主导权的生死竞速。
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